20170503 集集與車埕

主題:20170503校外教學課-集集小火車、車埕木業展示館、集集特有生物保育中心。

內容:森優中寮校區地處南中寮,與鄰居集集鎮只相隔5公里路程,這條139縣道國中部的孩子們一點也不陌生,集集火車站更是騎乘自行車造訪多次。本次的校外教學課程結合自行車與小火車兩種交通工具,第一站先造訪車埕木業展示館,午餐過後回到集集鎮,造訪第二站的集集特有生物保育中心。 

圖片出處:http://163.29.3.94/jiji/htmlpage.html
圖片出處:http://eep.tesri.gov.tw/main.php

▼裝戴齊全,整裝出發啦~

▼凡事講求速度的現代,懷舊慢速的小火車已經不多見,尤其九二一地震之後,集集火車站的歷史地位更是屹立不搖。大家興奮的在月台上合影。

▼我們預計搭乘9:53分自集集開往車埕的班次,車廂內有好多吉祥物玩偶,小小孩都搶著和他們拍照。


圖片出處:http://163.29.3.94/jiji/htmlpage.html
▼10:10準時抵達車埕站,大家魚貫下車,還是先來到此一遊拍照留念吧!


  車埕位於南投縣水里鄉明潭壩頂下方,日治時代為了輸出埔里糖廠所產的蔗糖,於1916年修築埔里至車埕的輕便車鐵道,後來為因應日月潭第一發電所(大觀發電廠)的興建,便拓寬車埕至二水間的七分車鐵道匯入西部幹線,1922年完工,成為今日的集集鐵路支線;工程技師、建築工人再加上輕便車的客貨運,為車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熱鬧景象;由於車埕的地勢平坦、腹地廣大,當時由埔里運出的蔗糖皆在車埕裝車轉運,常有上百台的輕便車停放於此,於是有人以閩南話稱之為「車場」,因此這裡就叫做車埕;直到1937年電廠完工,工程人員撤離,讓車埕這個小鎮又恢復原來的平靜。 

  車埕是集集鐵道的終點站,也是一個與電廠為鄰的小型村莊,在水裡溪沿線總計有大觀抽蓄電廠分大觀一廠、大觀二廠、明潭抽蓄電廠、水裡電廠及鉅工分廠,其密度之高全台罕見,因此使得車埕與水力發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除此之外,車埕在木業發展方面也有一段十分輝煌的歷史。 

  車埕火車站建於日治時代,是集集支線鐵路的終點站,集集線全長29.7公里,是台鐵支線中最長的一條鐵路,從二水站上車,飽覽沿線風光,在穿越第五座隧道後,視野從隧道裡的一片漆黑,到眼前藍天綠林的豁然開朗,有如進入桃花源般的意境,因而又有「秘密花園」之稱。 
現在的車埕站風貌,是經歷921地震的嚴重毀損後,由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使用原木重建而成的,連站前的空地也使用原木鋪設,極富特色。 車埕現正積極發展觀光,計劃以鐵道、電力、木材和酒莊產業為推動主軸,希望再造往日榮景。

▼出了車站循著指標前進,不一會兒就到了木業展示館。  




  1958年間林業鉅子振昌興業董事長孫海先生標到南投丹大林區林班之採伐權,取其交通疏運便利之優勢,就近來到車埕購地設廠,經營木料生產和內外銷, 極盛時期引進2千多名的就業人口,造就了車埕的二度風華,使得車埕與水里一帶有「小台北」之稱。70年代後,林業政策轉向著重造林和國土保育,內外銷的鋸木產業在政府禁伐令下無以為繼, 大多面臨關廠或轉型的困境,振昌興業向以出口大宗原木料為主,鋸材廠已無用武之地,停工後只好任其荒廢。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提升車埕地區觀光遊憩資源,並增進遊客瞭解往昔木業發展,將原被視為珍貴產業遺址保存文物的舊廠房重建成車埕木業展示館。於2008年6月開放的木業展示館,提供遊客瞭解台灣木業往昔盛況。值得一提的是,舊廠房的木構架是20世紀初的產物,在1950年代是屬於相當先進的設計,所以在重建木業展示館時,採用「新與舊的交疊」覆屋保存舊屋架的設計理念,將舊屋架修復為木業創意館中的展示品,並於舊廠的木構架上另加新木構架,營造新舊木構造交疊於同一空間的趣味,錯綜的支架讓空間充滿變化與獨特的意象美感。也讓遊客看見了歷史演進與時代的進步。到展示館,除了參觀再生的廠房,重回50年代鋸木的場景,還有各種木料展示,一進展場即可聞到不同木頭獨特的香氣,彷彿進入森林裡享受芬多精的洗禮;走一趟木業展示館,對於台灣的林業發展,又有更多的了解。

▼儲木池區



▼大榕樹下春風溫煦,孩子們飢腸轆轆,正享受著學校送來熱騰騰的飯糰與飲料;而老師們難得偷的浮生半日閒,皆大歡喜。    



▼休憩片刻,搭乘下午1點火車返回集集鎮,趕赴預約2點集集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導覽參觀活動,就此結束了本日認識鄰居-集集鎮之參訪行程。

圖片出處:http://163.29.3.94/jiji/htmlpag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