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09『台灣鄉鎮遊學之旅-彰化篇』第五天

主題:105學年『台灣鄉鎮遊學之旅-彰化篇』(20161209 第五天 鹿港鎮)。

內容:
  隨著台灣經濟的起飛,國人於去年104年出國人次高達13,182,976人,與103年相比,出國人次成長高達11.3% (依據中華民國將通部觀光局99年至104年統計資料),雖然其中包含商務旅遊人次,但也實際反映出國人喜愛出國旅遊的風氣。
  森優是一所注重國際觀的學校,也支持參與每2年至馬來西亞吉隆坡比賽wiser sport的國際賽事,但是我們更注重本土文化的價值觀與認同感。多年來的觀察,有感於當代孩子們對於台灣各鄉鎮民俗文化認識的淺顯,即便課堂上授予更多的書面知識或是影片觀賞,遠不及自己的親身體驗與近距離的觀察。在此理念之下,森優遂於今年開啟了一門生活課程『台灣鄉鎮遊學之旅』,利用平日上課的時間,依據鄉鎮當地的豐富性來決定遊學的天數。同時搭配自行車之旅達到深入拜訪與體能訓練的雙重目的。
  『台灣鄉鎮遊學之旅』的第一站即選定中台灣的文化重鎮「彰化縣市」,開啟五天四夜的鄉鎮露營之旅。此次路程規畫全由國中部孩子們擔任隊長,帶領隊員-國小部孩子們一起規畫出五天的行程。我們分成五隊(1)彰化市隊(2)芳苑鄉隊(3)田中鎮隊(4)二水鄉隊(5)鹿港鎮隊,孩子們自行負責聯絡當地的導覽活動,以及整天的帶路行程。經過本次鄉鎮遊學之旅的安排,正好提供孩子們獨立自主與領導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

▼孩子們規畫鹿港鎮當天的行程。
 


  鹿港民俗文物館原為台灣早期望族辜顯榮家族祖宅。辜氏家族為保存鹿港傳統文化,並本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理念,於民國62年捐出祖居土地、建築物、家具、器皿及收藏品,同時成立財團法人機構長期經營管理,為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陳列館。
此館共分兩棟建築,包括一棟具有二百年歷史的傳統閩南式建築「古風樓」,以及一棟近百年的文藝復興時代後期巴洛克式建築「洋樓」。館內收藏品共計六千餘件,以前清中葉至民國初年的民俗器物為主,舉凡食、衣、住、行、育樂、宗教禮俗,及節日慶典等民俗文物皆有展示,不僅充分展閩南式建築古風樓-古風樓為十八世紀磚砌木造古厝,傳統型的閩南建築風貌,古趣盎然,流露庭院深深的氣韻,也是品味傳統閩南深宅大院的好所在。(資料來源:彰化縣政府旅遊資訊網)

▼營地收拾乾淨之後,驅車前往「鹿港民俗文物館」由導覽員為大家細說鹿港的古往今來,歷經繁華與滄桑的歷史。

▼鹿港是臺灣開發最早的古鎮之一,一府、二鹿、三艋舺即可說明當時鹿港的地位。而彰化縣位居山線與海線的連接點,自古就是南北的雜貨集散地,因此發展出許多特色的小吃,遠近馳名。我們中午就是進行鹿港老街小吃巡禮,據說我們的隊伍吃了五種小吃,真是太厲害了~





▼「桂花巷藝術村」在清治時期為主要的貿易河道,因種植桂花飄香而得了桂花巷此一名號,今轉型成桂花巷藝術村,具有歷史以及人文意義,是彰化縣第一個藝術村。



▼「丁家大宅」位於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130號。丁進士宅於丁壽泉中進士後,增加修葺,既顯尊貴、更見宏偉風貌。佔地約300餘坪,進身長達75公尺,早期格局特色為「三坎五落兩過水」之大宅。街屋建築一間店面稱為「一坎」,一進為「一落」,兩落間的廊道為「過水」之大宅。丁進士宅前為三間店面,內部則是標準的四合院,長條型街屋罕見的特例,縱深三進式的大宅,依次為店面、一深井、一照廳、一中井、一大廳等,十分寬敞氣派,其建築架構及雕造彩繪引人細細品味,又丁家英才濟濟參加科舉考中不計其數,仁風孝行及教育世家等風範足堪後人見賢思齊。(資料來源:彰化縣政府旅遊資訊網)

  鹿港龍山寺(彰化縣鹿港鎮金門巷81號)創建於明末清初,原址位於鹿港舊港溝邊(今大有街)。清乾隆51年(1786)武官陳邦光倡議,將龍山寺遷建於今日現址,期間分別歷經乾隆60年(1795)、清道光9年(1829)、清咸豐2年(1852)、昭和11年(1936)及民國75年(1986)5次整修民國72年(1983)龍山寺經指定為第一級古蹟。現為國定古蹟。

  民國88年(1999)九二一地震,龍山寺嚴重受損,正殿屋脊斷落,山門與戲台木柱移位。民國90年(2001)由政府積極規劃修復,鹿港企業家寶成國際集團總裁蔡其瑞、董事長蔡其建昆仲全額捐資龍山寺主體工程修復經費,期能妥善保存國家文化資產,為鹿港龍山寺近百年來最大的修復工程。龍山寺佔地一千六百餘坪,為三進二院七開間的建築格局,由前而後為山門、五門殿(含戲台)、正殿(含拜殿)、後殿。龍山寺戲台上方的藻井結構,為全台首屈一指的作品,清道光11年(1831)重修時所興建,是台灣保存年代最早的作品。八卦藻井設立於戲台,具有演戲時共鳴的效果,「八卦」也有鎮邪、平安之意。(資料來源:彰化縣政府旅遊資訊網)

▼五天四夜的彰化縣市深度之旅即將告一段落,最後選由國定第一級古蹟「龍山寺」作為旅程的終點站。這五天來深入鄉鎮找回歷史的記憶,期望孩子們可以鑑古知新,站在歷史的洪流中如何創新與定位自己的未來才是最重要的。